匿名用户 发表于 2019-10-14 18:09:31
思维混乱、言语不清、共情不能,如何发挥我原有的「聪明」优势?

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很「聪明」,接受知识比别人快,擅长的科目成绩一直不错。但最近发现,我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能力似乎远低于别人。
不善言辞、不易变通、辩证思维与系统思维能力差、实践能力差等,各种问题接蹱而至,影响到了我生活、学习、工作、社交、娱乐等方方面面,让我感觉自己似乎不像是个成年人。
先说说思维的问题。以前(中小学)我是「学而不思则罔」,喜欢超前学习一些别人还未学过的内容,并以此为乐。因此家长和老师都认为我很聪明,我当时也这样认为。但是当时学习也主要是应付考试,学到的也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内容,并不系统。大部分内容也只是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大学以来,明显感觉所需学习的内容爆炸式地增长了,不论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比以前大大提升。但我渐渐发现,有些特别需要系统思维以及需要建立内隐记忆的任务,比如要理解并自己设计一个复杂系统的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还有在看书的时候,不论是专业书籍还是杂志小说,我都会有一种抓不到重点的感觉。要么囫囵吞枣,不能复述;要么字字细读,通篇勾画,全文都当作是重点。思维是零散的、跳跃的、杂乱无章的。
我一直很希望能慢慢积累技术,在一个领域里面有所专长,以作为我的职业。并且我还相信,假以无限的时间,我一定能做得到。但无限的时间又是不存在的,大学四年、研究生两年过去了,好像我也并没有任何积累。去年科研遇到问题的时候,我给自己卸了卸压,允许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无所作为。但今年面临毕业,毕业论文没有进展,找工作没有下落,我再次陷入焦虑。让我焦虑的还不是毕业这件事情本身,而是担心以自己这样的状态,工作以后可能也寸步难行吧。并且暑假实习了三个月,可以说是糟糕透顶,我见到了更多厉害的人,在我擅长与不擅长的领域都让我难以望其项背。
我承认我有一些完美主义的特质。小时候在我认为自己已经尽全力考了一个还不错的成绩的时候,父母总会指着卷子上的红叉问我怎么没考到满分。我的种种行为似乎也是在向外界宣布:「不行,我真的做不到」。我可能还有一些强迫行为,小时候在我做不出题来的时候,母亲总是会耐心地告诉我,再多读一遍题,就能做出来了。这确实塑造了我数学比同龄人要好一些,也更爱思考一些。但有时候,我能感觉到,我似乎难以自主转移注意力去做不同的事,不论是正在做喜欢的事要切换到不喜欢的事,还是反过来。可能这就是我不易变通的来源吧。
社交方面,我与别人对话时有两个问题:一是很难适应别人切换话题。如果不是我有意注意或者别人强行制止的话,我可能可以跟别人连着讨论数小时同样的话题,除非我中途又联想到了另外一个话题。这导致我经常会忘了自己想表达什么。(此时我也已经忘了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了。)
我很容易受别人的暗示。我遇到过有一些大概是「猫头鹰」超理智型的人,我与他们对话时,不论我对自己的想法有多么确定,只要他们提出质疑或是不同的意见,我都会被他们的思路带走。我觉得这可能是跟我的另一个问题相关——即我缺乏逻辑思辩能力。所以我的一切想法也都只是想法而已,我并没有足够的依据去支撑它们。
我以前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很理性的人,我也接受了自己表达能力不太行这么一个现象。但是直到我的人生抉择因受到一些别人的暗示而发生了一些改变的时候,我便开始反思。本科选专业的时候,我听从了一个亲戚的建议选了一个冷门专业,在此之前我非常确定我会选计算机,因为高中学习计算机竞赛的经历让我有这个兴趣与技能,一直到读研的时候我算是回到了计算机专业。这位亲戚曾是我比较敬重的人,感觉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学习生活上都给了我不少帮助。但后来别人问起(至少有十个人问过我)我为什么大学本科没有选择计算机专业的时候,我都无言以对,因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直到大三上了一些专业课之前,我都无比确信我当时就是应该选那个专业,哪怕它跟计算机几乎完全不沾边。
我中学以来一直在外地读书,重大决策都是自己做的,现在回想起来,竟然在选专业这个决策时犯了迷糊,感到不可思议。我并不觉得后悔,至少为我排除了一条不想走的路。但我难以相信,我竟是这样非理性且易受暗示。
我觉得我的逻辑思维跟语言表达应该是同样的毛病。我在开口说话或者动笔写之前,似乎完全无法启动「思考」或者「组织语言」这个过程。我甚至一度怀疑我是否有失语症(因为相比之下,书面表达的问题要小一些,因为我有时间修改与调整)。近期有一件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半年前我去上托福课,在口语课上,练习复述听力材料的时候,在开口前的一分钟准备时间内,我的大脑完全一片空白,不受控制地在想与上课无关的事。但一旦开口了,我好像又能想起一些词句来,然而远远跟不上大家的进度。我的英语不算差,在小学上英语辅导班的时候我成绩一直是班上靠前的,但一到课文复述的环节,我必定是最后一个完成的。当时课文复述的时候,老师会给我们印好的材料,只留下关键的字词以及图片,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复述出来。但我印象中让我这样做还不如机械记忆来得快。因为我拿到纸上的字词,即使我脑中知道故事的梗概,也非常难以组织语言来复述整个故事。
然后在玩一些需要推理的互动游戏时,我的思维也难以启动,以致于在说话的时候前言不对后语,以致于别人认为我在说谎。
我跟一位好朋友讲过这些问题,当我杂乱无章地讲完这几件事时,他说:这几件事有一个共同点——我难以注意事物的整体,而是盯注细节,所以难以构建全貌。我认为挺有道理的,有可能跟小时候父母在考试后追问我为何没考到满分的事情有关吧。但我从意识的层面上好像又感觉不到二者的联系。我想去寻找潜意识的联系,但无奈我对初中之前的记忆所剩无几,所以也找不出什么蛛丝马迹来。
我也怀疑过自己是否有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在暑假的时候去北医六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正常。我小时候有一些爱撩拨他人的印象,或者上课不认真听课的现象,医生说我是太聪明了,学得比别人快,所以感觉上课无聊。但我近期难以集中注意力的现象确实又比较严重,然而目前对ADHD的研究仅针对儿童,包括医院看病也只能看儿科,所以我不能完全确定是否真的不是这个原因。尽管近期因毕业找工作会有不少抑郁情绪也可能导致执行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涣散等,但我还是希望在做心理咨询的周时能彻底排除一下器质性的原因。我不知道去医院还能看什么科。康复科的语言问题好像是那种很严重几乎口不成词的问题;而一般的精神科又看不了ADHD,儿科ADHD也看过了;我的部分强迫思维应该也不到强迫症的程度所以强迫症门诊也不是;抑郁或者焦虑门症似乎也是药物治疗为主,不太有心理治疗的形式;心理咨询学校的次数太少,去外面也不知道什么地方靠谱,以及不确定是否有这个经济能力。
我承认我对自己身心状况是比较敏感,身体、心理上的毛病我也都做过不少尝试。如果不是费钱的话,我是真的有可能把这些途径都尝试一遍的,但是看完之后处方的执行力可能会没有保障(寝室里扔过不少过期的药)。有的是因为遇到其他问题而搁置了;有的是因为同时看了几个病怕药物相互作用,先吃了一种药之后另外的就忘了;还有的是看完病之后感觉好像没那么严重了就放弃了。我也一直接受自己比较敏感这种设定,但是不能区分哪些是「灵敏」,哪些是「过敏」。

说完了理性层面,还想说说感性的层面。我是从小到大一直被说情商低的。尽管到现在为止,我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有所提升,但对他人的情绪感知,我似乎还是不能做得很好。有时候我能做到共情,但是会非常消耗精力,我需要非常专注地观察他人的举动并且努力将自己代入他的情景时,才能在我注意力转移开之前,做到共情一段时间。去年参加了中心的亲密关系成长团体,女朋友确实也说我的共情能力提升了,她甚至说,我是用智商在补情商。我觉得这样的形容很贴切,我消耗大量的脑力,换来一些共情能力,似乎像是用一种智力在模拟另一种智力一样。另外我在别人有轻微难堪或者悲伤的情绪时,我尽管自己感受到我正在感受到他人的负面情绪,但我会有些控制不住地想笑,不知道为什么。
我的共情能力差导致我有时候会不礼貌、不感恩。我不知道如何表达对别人的感谢,在接受了别人的帮助的时候我很容易忘了说谢谢(小时候爷爷奶奶带过一段时间确实也没有注意这个问题)。但一想到这个问题时我会感到羞愧,也不知道怎样描述这其中的障碍是为什么,似乎跟我自己很难用语言表达情绪的感觉很相似。我有时候会作一些简单的曲调,我能用音乐表达一些情绪(尽管表达能力很有限),也能通过音乐感受到别人的情绪,但用语言的时候好像就显得苍白无力。前面在谈到理性问题的时候我还能从我混乱的思维中捕捉到一些只言片语,但现在我甚至难以遣词,更不论造句了。

写得很乱,虽非刻意为之,但确实与我平时的风格是不太一样的。我力求自然,不过分雕琢,以尽可能保留我的原始想法。不过似乎我在「清楚」与「信达」之间似乎只能做到一个,或者有时候只能做到半个。不知道老师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我自己如果再读一遍,可能会改得面目全非。
虽然并不期望仅仅通过这些文字就能获取什么实际的帮助,但还是很感谢老师能耐心读完。如果有人读到此处的时候跟我有同样的问题能引起共鸣的话,我也会倍感欣慰。

liuyan 回复于 2019-10-15 10:07:02

 你好,保持你原始风格的这篇文字,读来确实有种一堆东西一拥而上的感觉,有种特别迫使自己才能读下去的感觉。不过,庆幸我还是读下来了。读下来后仍然觉得有种过度使用脑力后的疲惫感和不适感。感觉这些内容放在一次咨询中都很难工作完,这里凝结了你的很多痛苦和纠结。我的这种体验,让我对你说的这种痛苦有了更深的体验,我在想你承受着这些未能发酵分解的又特别结实的思维的硬块,每天很艰难的前行,不断努力看自己,看自己的时候忍不住去分析,分析出来的东西又是更多的硬块。那你的精神会如何的耗竭。情绪与关系是自然的发酵剂,它可以帮助我们自然的消解很多淤积在身心中的应激反应,来自过于的负面记忆,面向未来的焦虑。你已经很久没法去依赖你本能的情绪力了,人无法依赖本来的智力并不是刻意而为的,是真的没怎么用过,或者不知道如何启动这自然的过程。人们习惯用情商来描述这种情绪的能力,其实情绪的能力与智力的运作方式很不同。就像你现在写下来的文字,不停构建起一片又一片对自己的理解,这些思维的构建,这些构建的结果,也许很难说它们是事情本身。而情绪的能力,是那种直达本身的过程,就好像你去体会中午要去吃什么,当你的身体告诉你答案的时候,你会有一种确定感,并且还会产生一种要去实现的冲动。它有一种看似模糊的但实际上准确的定位功能。因为你不常依赖它,所以你在选专业的事情上如此惊讶的发现自己原来看似理性,其实比较容易受影响,因为理性的结果是无根的,除非它来自思维功能的下层,也就是你的体验。也许有很多原因,没法让你这么容易地做很多本来容易的事情。但是至少你可以选择让这些思维的硬块先停下来。尽管也许你也尝试过很多方式,但是当下的冥想任然是有效的,只是需要练习与形成新的习惯。所以让你保持在当下状态的体验都是有效的,包括自然、运动、音乐当然是。在当下看着自己生成的这些思维硬块,不被它们带走,任然回到呼吸,回到安然的状态,可以帮助你联结你本来所拥有的让事情可以变容易的智慧上。你能够去体验发现自己正在变得内在动荡,正在不断考虑,比你在考虑什么,要为考虑的东西继续考虑下去更为重要。简单一点,停下来的一瞬间,你的自发的思维和情感的启动会回来的。药物有时候也在帮助我们稳定与停下来一些不必要的神经活动,如果自主的调节无法实现,也建议你能去就诊。校医院现在又心理科,你不必纠结去看什么科,都可以去就诊,也可以做心理治疗。

上一主题:我活得很累 下一主题:对公司产生了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