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你当前的位置:心理百科 > 咨询师手记

少年派的俄狄浦斯情结

编辑:yulinxin    日期:2012-12-19 13:32:11

影片简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最近热播的影片,故事开始于蒙特利尔,也结束于蒙特利尔。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派•帕帖尔的传奇故事。派的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因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少年派对信仰与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他也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
主人公派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使得他从小就很了解动物的习性。在后来举家迁往加拿大时,在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与他们同船的还有动物园里的一些动物,因为父亲打算把它们趁机以高价卖掉。然而货船中途沉没,派的家人全部遇难。
日本货轮失事,派和救生艇被船上掉落的斑马砸进海里,他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于是,他开始了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与他同时处在救生艇中的,除了那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外,还有一只鬣狗、一只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由于海关官员的失误,这只孟加拉虎注册了一个正儿八经的绅士的名字:理查德•帕克。在救生艇上的最初三天,鬣狗活吃了斑马,咬死了猩猩,理查德•帕克又杀死了鬣狗。接着,17岁的少年派海上生存的故事便开始了,他由最初的与理查德•帕克相互提防,想要杀死对方的心理逐渐变为相互依赖,也变成了派生存下去的一种动力。
 
派给自己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π”(圆周率),这个名字会让人想到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比如阿基米德、祖冲之等,这些均是超于常人的极端聪明之人。派为自己取了这样的一个名字,代表了他的自我认同,表达了渴望超于常人的愿望。在影片中,派经历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历程,他战胜了恐惧,降伏了猛虎,漂流227天而奇迹般地生还,可谓是一个英雄。英雄主义电影往往深得人们的喜欢,特别是15-25岁年龄段的人。这个年龄段的人,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发育,逐渐地变得雄心勃勃,充满朝气和自信,相信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被特殊眷顾的,必将会做出伟大成就及不朽的人,这是古老的幼儿自恋需求的重新复活。这种原始的自恋需要,或多或少都会存留于人的内心,特别是幼时有自恋创伤的人更是如此。所以不难理解为青少年及大学生们往往热衷于看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或一些奇幻小说、动漫故事、美剧等。这些小说和故事中会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一位英雄经历惊心动魄而化险为夷的一道道难关,最终成就绝世武功。无论是郭靖、韦小宝,还是杨过、张三丰、沈浪等,或者《越狱》中的迈克,《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均是如此。在观赏此类影片或故事中,人的自恋需要得到间接的满足。
派幼时有自恋创伤吗?少年派幼时被取了一个游泳池的名字(名字的意思是“小便”),幼时的派经常为此而被同伴们耻笑。从取名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派的父母并没有顾及到名字可能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因此他们并非是足够好的父母,不大能够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也许派在婴儿期存在缺少镜映理解与肯定的可能,导致自恋受损。另外,正如一些在幼时因为身高、肥胖、容貌、家庭经济等原因而被人污辱和伤害的人一样,派的同伴因为他的名字而耻笑他,对他构成持久的自恋创伤。正因为派存在着自恋的创伤,所以在俄狄浦斯期,即在与父亲竞争母亲的三角关系斗争中,派内心充满着战胜父亲,甚至杀死父亲的强烈愿望。假设派在幼时被充分的尊重和理解,那么45岁时的派或青春期时的派可能不会有那么强烈的战胜父亲的愿望,因为他可能过度地想从战胜对手的过程中修复自恋的损伤。
派的海上奇幻漂流,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我的一位曾经当过海员的朋友说在海上独自漂流,即使不被淹死也会被冻死,因此我们最好从幻想或梦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漂流历程,“奇幻漂流”中的“幻”也提示了这种可能。梦是从哪里开始的呢?是从派睡着之后开始的。在梦发生前还有一件真实发生的事件。派的一家登上货轮之后,在吃晚饭时派的母亲被一位满脸横肉的厨师生硬的对待,派的父亲为保护妻子差一点跟厨师打起来(这是一个冲突情景),派旁观了整个过程。全家人闷闷地吃过饭之后就到船舱睡觉了,父母睡在一起,他与哥哥睡在与父母相邻的床上。注意,这很类似于一个在精神分析研究中所称的原初情景(primary scene),即孩子目睹了父母的性交并由此导致了强烈的嫉妒和忧伤的情景。我们可以假设派在幼时曾经目睹过父母的性交,所以当他在船舱上与父母睡在一起时,幼时曾经产生过的强烈情绪再一次得以呈现,梦中可怕的暴风雨景象可以象征派内心强烈的情感。
派睡着之后,经历了暴风雨、沉船以及海上的搏斗及之后的漂流,这些均是通过梦的工作形成的梦境。梦中由于暴风雨而导致全船除他之外的人都被淹死了,派的父母也不例外,当派乘坐小艇活下来时,为父母的死亡而产生强烈的悲伤,这种悲伤恰恰是他对父母敌意的掩饰。梦中的这个情节是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所称的经典梦境:亲人死亡之梦。弗洛伊德认为类似这样的梦境,往往是梦者对于亲人敌意的表达。影片的前面部分我们不难看到派跟他的父母及哥哥的关系很一般。虽然派的父母是挺关心他的,但他们并不理解他,对于他的宗教追求,父亲是反对的,母亲站在了父亲这一边,而哥哥则是耻笑的态度,所以派在家里是比较沉默的。影片中另一个反映派与父亲冲突的情景是派把一块肉拿在手上准备给考虎吃时,他相信老虎不会吃他的手,此时父亲飞速的跑过来把他拉开,避免了他一条胳膊将被老虎吃掉的可能。父亲为此惩罚了他,把一头小鹿放在了老虎笼子的前面,一转眼的功夫老虎就把小鹿咬死了。父亲以这种方式教育了派,在象征层面上也阉割了派。
这个梦的核心部分是派的俄狄浦斯情结。在船上的搏斗中,猩猩象征了派的母亲,鬣狗象征了派的父亲,斑马象征派的哥哥,而老虎则是派自己。鬣狗把斑马及猩猩都咬死了,从象征的意义上去理解的话,代表了父亲控制或扼杀了母亲及他的儿子。在家庭中父亲的权威是无可撼动的,父亲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孩子们及母亲只能乖乖听命。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提出在原始部落中,父亲压制了儿子们的性需求,部落中的女人只能是父亲的性对象,而不允许儿子们去涉足,由此导致儿子们联合起来推翻和杀死了父亲。类似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地重演着,同样也是影片的核心主题。影片中老虎最初没有出现,直至最后时突然跑出来咬死了鬣狗。因为在儿子与父亲的关系中,除了竞争及敌意之外,也有对父亲的柔情。当儿子杀死父亲,或者超越父亲时,害怕父亲会报复他,以及由于对父亲的柔情而导致的内疚感和罪恶感。因此俄狄浦斯期的孩子往往并没有成人想象中那样地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是充满着冲突、焦虑和害怕的。45岁的孩子经常会做恶梦,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神经症,如动物恐惧症、社交焦虑、学习抑制等等,其实与俄狄浦斯冲突有直接的关系。老虎以正义者的形象最终咬死了鬣狗,为斑马及猩猩复了仇,以委婉的方式满足了派战胜或取代了父亲愿望,过程中充满了张力与焦虑。
影片最后成年派的另一个故事讲述中,动物转换成了人,鬣狗由厨师代替了,斑马由那位吃肉汁伴饭的佛教徒代替了,猩猩由母亲代替了,这样的替代更与俄狄浦斯情景相似了。在派一家人打饭时,厨师生硬地对待母亲,而父亲为此与厨师起了冲突,派旁观了这个冲突。如果我们把角色转换一下,厨师代表派的父亲,而父亲则代表派自己,那么这明显是俄狄浦斯情景的再现:儿子认为父亲对母亲不好(在原初情景中,儿子会认为父亲在欺负母亲),出于保护母亲而反抗父亲。梦的材料有四个来源:生理刺激(如声音、光线、身体内的感觉等)、近期的生活事件、幼时的重要经历与冲突、潜意识的愿望。这个梦中,打饭这个生活事件、半夜里出现了暴风雨以及船的颠簸(假设当天晚上确实发生了暴风雨,但船其实安然无恙)、幼时的俄狄浦斯冲突,以及潜意识中杀死父亲的愿望等,共同组成了梦的材料,通过梦的加工而形成海上奇幻的漂流经历。
如何理解在小艇上派与老虎的搏斗?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老虎是派内心弑父愿望的部分,但这部分只是派本我中该愿望的代表,并不能够代表派自身。派与老虎的搏斗,反映了本我与自我的冲突,在这个过程中,派发生了改变,超我的结构开始形成。超我是本我的代表,是俄狄浦斯情结的继承者。派最终是以象父亲那样驯兽师的方法降伏了老虎,这是对父亲的认同,父亲的影像在派的内心中逐渐形成,超我的核心真正建立起来。成功解决俄狄浦斯冲突是儿子放弃了占有母亲取代父亲的愿望,并以“我不能驱逐父亲拥有母亲,但我可以像父亲一样,并拥有一位像我母亲那样的女性”的态度,把投注于母亲的性愿望转移到另外的女子,并认同与模仿父亲,有选择的接受父亲的价值观与影响,与父亲达成和解。派在小艇上与老虎从最初的彼此冲突到最后的和解,代表了派那种强烈弑父愿望的消解,是俄狄浦斯冲突成功解决的象征。派在与老虎的搏斗中发出了意味深长的感慨:“没有了老虎帕克,我可能没有勇气存活下来”,人类的俄狄浦斯冲突并不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本我中的恋母弑父愿望也并不会永远平息,但这种愿望推动人去以升华的方式解决这一冲突,于是文明建立了起来。
 
□ 文/俞林鑫
访问次数: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