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你当前的位置:心理百科 > 咨询师手记

到底什么是「爱自己」?

编辑:yulinxin    日期:2016-05-11 14:47:08

大多时候,人最爱的就是自己。比如,脚臭者把别人熏得半死,但自己却能与它和谐相处,因为那是他自己的味道,他并不讨厌甚至有些喜欢。人们对自己的东西总会有特殊的偏爱,对别人的则会排斥。但有很多情况下,人们也很讨厌自己:「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坨屎」、「我太自私了」、「我的缺点很多,优点一个也没有」,直至有些人讨厌自己到宁愿杀死自己。对待自己,为什么会有明显分裂的态度?

 

从人的心理发展来说,人本来是最爱自己的,爱到自我陶醉,爱到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这是最原始的自爱状态。慢慢地,在相互的竞争中,在文化的要求中,当发现比自己更优秀的他人时,人们不得不放弃了爱自己。此时,那些更优秀的人成为了我们爱的对象及渴望达到的目标,即一个人的理想自我。因此,自我发生了分化: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我们对现实自我的爱减少了,对理想自我的爱增加了,幼时得不到爱的人,或者只是被有条件爱的人,这种差别更明显。

 

得到偏爱的理想自我不断地对现实自我发出攻击,这是我们不爱自己的最大根源。社会评价情景最容易激化这种攻击,此时,通过投射的机制把理想自我的要求放到其他人身上,当自己表现不好时想当然地认为别人讨厌自己。比如,你渴望演讲时人们都感兴趣的注视着你,但却发现有些人低着头玩起了手机;你渴望周围人都喜欢你注意你,在背后却被人打起了小报告;你渴望写的文章得到了大量的赞,却发现难得会有一篇达到期望;你渴望成绩最好,但努力好久也达不到。我们不得不发现,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部分地达到理想自我,所以我们很难一如既往地「爱自己」。

 

有一次在外溜达时,我看到了一群人在打篮球比赛,44的半场比赛。比赛中的每个人都左冲右突,很努力地做出某个动作,运球、过人、投篮、阻挡,尽量做出漂亮的动作。但不得不发现,这8个人都打得不怎么样,虽然能做些动作,但要么变形,要么不到位,总之,漏洞百出。在NBA球迷心中,也许这些人打得太糟糕了。我回忆起自己打篮球的情景,比他们好不到哪里去。虽然极力想表现地更好,但身体灵活性的限制、身高的因素、协调性等等,都让我无法达到理想中的状态。有时偶尔能做出一个漂亮的动作,但往往需要状态良好时才能达到。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突然领悟到这便是生活的现实:我们都渴望做最好的自己,但不断地发现自己做不到!真正能打出一手好球的人并不多,这需要一定的天赋及大量的训练;真正能让演讲满堂彩的演讲者也很稀少,这同样需要人格的天赋及大量的练习。很多时候缺少了天赋你是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到的。

 

我们当然爱那些优秀者,但怎么去面对普通者?我们当然爱优秀的自己,但怎么面对普通的自己?所以,难的倒不是爱不爱自己,难的是当你做不到理想自我时,你还能不能接纳甚至重新爱上现实自我。如果说得直白一点,那便是:你能不能为自己是有问题的普通人而自豪。

 

这可谓是一种全新的对待自己的态度,为自己是一个普通人而自豪。人们太多的痛苦都是因为自己的太普通了,表现太差劲了。病态的文化下,普通人往往是被忽略、贬低甚至嘲讽的对象,我们都害怕成为普通人。所以经常会陷入一种悖论:一方面每个人都是有问题的普通人,但另一方面,每个人(包括所处的文化)都不允许自己是一个有问题的普通人。人们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自己是一个有问题的普通人,总是做了过度的努力,害怕暴露缺点,害怕别人否定,总是陷入紧张、焦虑、压力、抑郁之中。当我们普通时,我们怕被别人否定,当别人普通时,我们又会去否定别人。我们自己成为痛苦的神经症患者,也让别人成为痛苦的神经症患者。

 

「峣峣者易折,佼佼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要切切实实的领悟到:所谓的理想、优秀,自信,都是暂时的,大多的时候,我们都没那么有信心(否则就不会有压力了),我们的表现并不出彩,我们有太多的问题和缺点。这才是现实!当你有了这种认识之后,你会感受到:错误、缺点、平淡、普通是生活的常态,优秀、完美、精彩、自信是生活的非常态。我们不需要因为普通而自责或自卑,我们也不需要看到别人有问题而指责或贬低,需要的是承认它们的存在,理解它、接纳它,不把它放大(觉得整个自我是糟糕的),也不刻意压抑或否认。此时,我们更多的进入了存在状态,自我整合状态,内在的对立与分裂越来越少了,即使有,也是可控的,有弹性的和有温度的。

 

当我们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时,这是原始人的境界;当我们执着于达成理想自我,为达不成而抑郁焦虑时,这是神经症者的境界;当我们放下了理想自我的要求,自在地呈现现实自我时,甚至不断地满足于现实自我的「成就」时(这些成就也许在完美主义者眼里不值一提),这是弗洛姆所谓的「新人」的境界。第三种境界既是对第一种境界的回归(重新爱现实的自己),又是对第一种境界的超越(否定之否定,这种爱是现实的,而不是虚幻的)。此时,「爱自己」才会变得稳固和持久。

 

这篇回答我只是指出了「爱自己」的路径分析,即降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张力,让彼此和谐相处。但具体要怎么才能达成,怎么样才能在这个「不爱自己」的文化中重新「爱自己」,则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修炼,这并非一个回答就能解决的。

(俞林鑫)

访问次数:2498